一位小學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情懷——探尋更好的教育
2020年的疫情,給這個世界帶來了巨大的震顫。處在這場震顫之中的孩子們,他們的所思、所念、所想,所行……又是怎樣的呢?一場探尋孩子們內心世界的“行動”,伴隨著小學部“校長專線”的開播,悄悄開始了。
第一階段的八十幾個孩子分別來自不同的學段,不同的班級。他們在不同時段紛紛走進直播間,與同學和老師分享自己的假期生活,交流自己的疫情“所感”,經(jīng)歷了一次從緊張到放松,從怯懦到自信的“心靈成長”。
英迪小學部“校長專線”直播還在繼續(xù),每個孩子的所言、所感,都激勵著我們更深入地思考教育的目的是什么,應該如何踐行。
這一場“心靈探尋”的幕后策劃者,是英迪小學部袁妍校長。今天,我們將通過對袁校長的專訪,一起來了解一個小學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情懷。
我有一個夢,
我一直有一個夢。
我一直笨拙地生活在自己的夢里,
我知道,有夢是一件好事。
尋夢之路使我和英迪國際小學相遇,這個相遇是我一直期待的。
走進英迪國際小學,迎面而來的一切,都令我駐足、聆聽、觀看、思慮,目之所及,心之所念,我竟有了對更好的教育的更多相信。
所謂的“相信”,大概就是愿意、堅守、行動、承受、接納……心中有“相信”的人,往往會激蕩出更多的熱情,愿意在這個生硬、粗鄙的世界里,等待和自我激勵……
我愿意帶著我的老師們、孩子們,在教育這條路上,做一個執(zhí)著的追夢人!
01 從關注每一個學生開始
什么樣的學校是好的學校,什么樣的教育是好的教育?我想,要從關注每一個學生開始。
當下,一場病毒的蔓延,在給我們生活帶來極大困擾的同時,也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思考,我們應該給予兒童什么樣的教育,才能給他們帶來一生的智慧和力量呢?
02 要培養(yǎng)樂觀積極的兒童
和孩子們說起心理建設的話題,告訴他們,美國著名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·斯利格曼提出幸福的五要素:積極情緒、投入、人際關系、意義、成就。樂觀積極的人,會認為困境只是暫時的。
有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當個體心態(tài)穩(wěn)定、幸??鞓窌r,大腦分泌多巴胺內啡肽會增多,從而促進免疫細胞的生成。那么面對疫情,積極樂觀的情緒,無疑是一種強大的免疫力。
擁有積極樂觀心理品質的人,路會走得更寬、走得更遠。
03 要培養(yǎng)求真進取的兒童
聊到這次“戰(zhàn)疫”中的人和事,從勇敢逆行的李蘭娟院士和鐘南山院士的從容,到普通百姓的恐慌無助,再到抗疫一線的醫(yī)生、護士、志愿者的無私付出……我們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忽視物化生這些基礎學科,是多么的可怕。
只有掌握精準的科學知識,才會更敏銳地洞察到疫情趨勢,從容應對無助與恐慌,科學施策。所以,處于求學階段的我們,沒有理由不努力!
04 要培養(yǎng)遵守規(guī)則的兒童
疫情似鏡,規(guī)則如繩。鏡子能照出真我,繩子能測量曲直。規(guī)則是供大家共同遵守的章程,是保障社會良好秩序運行的前提,沒有規(guī)則以及遵守規(guī)則的意識,很難形成和諧的社會環(huán)境。做規(guī)則的踐行者,是家庭、學校、社會共同的教育問題。
無規(guī)矩不方圓,結合疫情,和孩子們交流了如何科學洗手、口罩如何戴,保持安全交往距離等問題,并解讀了復課后應遵守的相關校園生活規(guī)則。
05 要培養(yǎng)熱愛自然、敬畏生命的兒童
我們人類文明經(jīng)過幾千年的演變,要做到與世界萬事萬物和諧相處,就要了解大自然的客觀規(guī)律,做到敬畏自然,珍愛生命,懂得珍惜。
這個話題,孩子們爭相發(fā)言,有的同學說保護動物善待動物是我們人類的義務,人類和動物和平相處,世界才會充滿生機;一個高段的同學說,那段時間,看到每天升高的數(shù)字,我感覺生命短暫,唯有珍惜……
是啊,沒有什么比生命重要。
于個人而言,教育是人類靈魂的教育,而非理論知識的堆積。教育本身意味著: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,一朵云去推動另一朵云,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。孩子就像一塊璞玉,需要雕琢,需要喚醒,讓孩子擁有對生活的感知力,從而認知自己,并不斷提高自己。
于國而言,沒有教育、缺乏教育的國家是沒有根基的。中華上下五千年,傳承的不只是知識與血脈,更是文化與精神的傳承,而教育,就是亙古不變的傳播手段。
我認為,這是教育賦予我們的重要價值和意義,也是指引我們教育工作者繼續(xù)前行的明燈。
下一頁:
實時資訊
2025-06-12
喜報 | 恭喜英迪學子在第十七屆中學生數(shù)理化生綜合實踐活動中榮獲佳績!
2025-06-12
2025-06-11
六一狂歡嘉年華 | 零食+水槍雙倍快樂!六大趣味關卡嗨翻天!
2025-06-01
2024-10-30
熱血籃球 激情綻放 | 英迪國際學校舉行迎國慶第二屆“英迪杯”籃球錦標賽
2024-10-12